我院院长李建军教授与博士生李俊成合作撰写的论文“普惠金融与创业👩🏽🎓:“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发表在《金融研究》2020年第1期。
现阶段👩🏽🎤,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阶段,传统比较优势正逐渐弱化,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最为核心的问题。随着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过渡👨🏻💼,增长驱动力也必须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此背景下,该文关注和研究了金融支持与创业活动间的关系,考察了普惠金融对创业决策的影响和作用。借助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该文首先建立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我国各地级市的普惠金融水平。在此基础上🫃🏿,该文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创业具备显著的增进效应。考虑多种模型设定、不同自变量和因变量度量方式以及内生性问题讨论的稳健性检验均不改变该文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该文对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普惠金融并没有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来促进创业,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增进作用主要来源于对居民金融能力的提升🥷。随后,该文实证检验了金融教育对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随着金融教育的普及,普惠金融发展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将加强。区分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可以发现🧢,金融教育对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提高金融服务使用度对创业的增进效应实现的🚵🏻♂️。该文的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金融发展,实现金融广化更有助于居民创业精神的激发。
相较于过往文献,该文的研究贡献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越来越多的学者证实🪞,金融排斥的存在使得传统金融发展理论所倚重的金融深化并未能够发挥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良性效应🦹🏽♀️。因此🏇🏼,金融广化的视角或许是研究金融支持创业问题的突破口,但目前关于普惠金融在创业中的支撑角色却很少被涉及。第二🔡,受限于微观数据的可获得性👨🏻🦯➡️,针对中国家庭展开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微观层面的金融议题长期在学者的研究视野之外。该文借助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各地级市的普惠金融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居民创业的影响,从而突破了以往过多基于宏观层面的单一视角研究🏋️♀️,丰富和拓展了金融支持创业的理论与途径🫅🏻。第三🪇,现有文献大都停留在关注融资机制对创业活动产生的影响,该文则基于创业所需的资源和能力视角💃🏽,研究了包括资金供给及交易媒介使用👩🚒、风险认知和风险管理在内的诸多金融能力对普惠金融促进创业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创业行为的黑箱。
普惠金融对促进创业参与作用显著,这为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和开展“大众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顶层设计的出台将有助于综合推动整个金融体系更好地为薄弱领域或者弱势领域、弱势地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有助经济实现更均衡更充分发展。二是拓宽服务广度📻,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发挥普惠金融对创业人群的支持效应,首要的就是合理分布网点布局☯️,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注重协同发展🏃➡️🐠,形成普惠性金融服务体系。普惠金融发展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除强化信贷支持以外,还应继续推动交易媒介升级、完善支付清算服务🙆🏼、拓宽风险管理渠道等等,让居民充分享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