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迈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未来可预期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夹击:对外🌔,全球经济低迷,直接对中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造成巨大的冲击;对内,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与部分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形成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与中国游客“买爆”全球的尴尬局面🧑🏼🏭📞,此外🚴🏼♀️,中国的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而且随着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红利”也将逐步减少。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如何制定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政策的操作环境及政策本身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这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外部冲击与以往有所不同。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依赖的外贸出口🥔、人口红利🎮、制度红利等因素已经逐步减少或消失,但强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非线性”特征更加明显👸🏿。首先,在现实操作中🤾🏽♀️,财政政策具有结构性变化的“非线性”的特征。首先,为了保证促转型与稳增长的平衡,中国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从“点位”目标改成“区间”目标,这意味着财政政策“非线性”的特征更加明显。其次,货币政策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的可能性上升,货币政策也可能呈现“非线性”变化的特征。
目前,有关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的分析主要是从定性或是经验角度展开分析,具有微观基础的数理模型的研究相对不足,特别是鲜有学者分析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财政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基于此,本项目拟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现实特点,运用具有投入产出结构的多产业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分析非线性财政货币政策对产业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本项目的研究将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冲击的识别与分析🕤。本项目将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或SVAR)等统计方法对宏观经济数据与产业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与分析我国宏观经济与产业经济面临的外部冲击🙆🏽♀️🏋🏿。
(2)具有投入产出结构的中国多产业DSGE模型的构建🏃♂️➡️。本项目拟将中国的投入产出特征引入到DSGE模型中,使模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产业间的互动,从而可以更好分析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动态影响以及外部冲击在产业间的传递与作用机理👗。
(3)中国“点位”目标与“区间”目标的非线性财政政策的构建,我们将采用多分段的财政支出函数来刻画非线性财政政策。
(4)基于零利率下限约束的货币政策构建👩🏭,我们将采用两分段的利率规则函数来刻画。
(5)非线性DSGE模型的求解与估计。本项目拟采用Guerrieri & Iacoviello (2015)或Holden & Paetz (2012)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6)外部冲击触发政策结构性变动的概率及各类政策的福利分析,进而对比不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政策搭配的福利效果➖,为中国的政策制定提供直观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