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日💂🏽,我校研究生开放性特色课程《互联网金融》在沙河西区102教室继续进行🍲,本次课程由凯发平台李建军教授主讲。李教授对前几次课程做了小结📈,提出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与同学们研讨。
本讲内容主要围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10个理论问题展开,包括:如何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功能是什么🪚,比特币是不是货币🧑🏼💼,第三方支付是不是金融机构,互联网借贷平台是金融中介还是金融基础设施,网贷衍生业务是不是创新,众筹平台的性质是什么,互联网金融能否达到共享经济的均衡,大数据能否解决数据不对称问题🧑💻🛬,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做法。李教授从文献讲解开始🖱,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重点推荐了谢平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和《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他回顾了货币发展的历史,肯定了比特币货币的属性👷🏼,以公允价值思想分析比特币的信用背书问题◾️。李教授认为,P2P网贷业务并不是创新👑,P2P债权转让本质上是资产证券化;实物众筹是“团购预付”,股权众筹类似于“私募一级市场”🔸,P2P平台公司是隐含担保的“类银行”🗒;从近代银行产生机制分析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本质🧜🏼♀️,指出其“电子票号”的属性🚵🏼♂️☯️,并介绍了不同国家对“贝宝国际Paypal”注册认定的差别。关于大数据征信问题,李教授建议大家不要过于迷信大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能力👨🏿🦰,大数据挖掘、甄别技术并不成熟,众多问题仍然有待商榷🚣。最后🏇,李教授从国际比较视角🧖🏽,讲解了对P2P🥚、众筹监管在不同国家的做法,梳理了我国在这方面监管实践进展,从理论角度给出了可能的监管设计。李教授的讲课由浅入深,中间穿插互联网金融的创业故事🖤,内容生动活泼,课堂气氛轻松🧑🏿🌾。
《互联网金融》课程组
凯发平台
2015年4月3日